青春在实践中闪光(八)

发布时间:2016-08-01 00:00:214阅读次数:602来源单位:宣传部责任编辑:

教科院“扶苗”计划与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盐东社区签订合作协议

7月29日,教科院“扶苗”新市民子女帮扶成长计划正式落户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盐东社区,这标志着南通市扶苗青少年发展指导中心将服务触角进一步拓展,为扩大“扶苗”计划心理帮扶受益面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扶苗”计划负责人、教育科学学院12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王秋爽和亭湖区南洋镇街道党委副书记马克勤代表双方签署了项目合作拓展协议书。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建立“扶苗计划—亭湖区南洋镇青少年发展指导中心”。“扶苗”团队为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盐东社区青少年提供专业化的青少年心理帮扶课程体系和活动安排参考,并通过网络、走访等形式对相关疑难问题进行会诊,共同解决帮扶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同时,“扶苗”团队还为当地指导中心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指导。

“扶苗”计划指导老师、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沈永江向与会领导、家长和学生介绍了“扶苗”计划在南通市崇川区观音山街道开展的情况,希望把中心的工作模式和经验嫁接到盐东社区,更好地服务当地的青少年,推动扶苗计划的拓展,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亭湖区副区长、彩票游戏平台第八批科技镇长团成员卫爱军对“扶苗计划”致力于新市民子女心理健康成长取得的良好社会效益和口碑表示赞赏,希望南洋镇借鉴这一成熟实践,将相关理念和做法复制过来,并加以创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南洋镇党委书记徐华明介绍了南洋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南洋镇镇长于婷婷希望这个计划能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丰富经验,在盐城开花落地,更好地与南洋镇的社区工作紧密结合,以盐东社区为示范点,服务好当地的青少年和家长,实现双方的资源共享和长期合作。

“扶苗”计划自2013年成立以来,以崇川区青少年发展中心为平台,致力于青少年心理素质的提升,以兴趣班、夏令营、团辅活动、家长培训等活动形式定期开展帮扶,累计服务的学生达2万人次,家长1.8万人次。中心活动的开展和举办获得了观音山街道埭伍桥社区、崇川学校和八一中学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获得了观音山社区广大青少年和家长的认同和赞誉。2015年,在崇川区委的关怀和重视下,注册成为一项民非组织,即“观音山新城扶苗青少年发展中心”。

亭湖区南洋镇副镇长姚金春,教科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徐红波等出席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后,“‘扶苗’计划—亭湖区南洋镇青少年发展指导中心”正式揭牌。随后,在盐东社区活动室,由扶苗团队成员带领盐东社区的孩子和家长们开始了中心成立的第一次活动。

(魏琳)

教科院“扶苗”计划与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盐东社区签订合作协议。


杏林学院31支返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开展定点招生宣传

7月26—30日,江苏省第二阶段招生志愿填报工作正式开始,为服务招生宣传,杏林学院共组建了31支返乡社会实践小分队,从7月11日以来,先后深入省内13个地级市,参加各类招生咨询会共26场,深入60余所目标生源中学开展定点招生宣传,返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将招生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融为一体,创新社会实践形式,不断强化实践育人效果。

除根据自身招生宣传需要,利用入党积极分子组建返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外,杏林学院还根据上级团组织要求,共围绕理论普及宣讲、国情社情观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关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爱心医疗服务、美丽中国实践、精准扶贫服务等方面组建38支重点示范团队,其中组建5支省级重点小分队,12支校级重点小分队,同时将社会实践地域扩展至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和四川省大凉山地区。

暑期社会实践开始前,学院召开返乡社会实践小分队与重点示范团队对接会议,将重点示范团队和返乡社会实践小分队相结合。通过两种实践形式团队的对接进一步扩大重点示范团队实施地域范围,在省内不同城市同步开展对接的重点示范团队项目,扩大重点示范团队影响力。

截至目前,学院重点示范团队开展活动逾260场,媒体报道达300余次,相关团队先后被中青网、中国文明网等国家级主流媒体报道达50余次。

(卫永霞)


最近更新